Skip to content

户籍、籍贯、生源地的区别

每年不管是公务员考试还是事业单位考试,很多小伙伴会看到有些岗位的报考条件里面会提到限制户籍、籍贯、生源地等条件。那么这三者有什么区别?为什么会设置相关限制条件呢?

一、户籍、籍贯、生源地有何不同?

1、户籍:指我国居民户口簿登记,所在地。

一般是指出生时其父母户口登记地方,通常是家庭户口簿上的户口所在地。但由于搬迁、上学、工作等原因,本人户口会迁移到单位、学校等,这时户籍所在地就发生了变更。

2、籍贯:是指祖居地(祖籍地)或原来籍贯

通常以本人出生时,祖父的居住地为准。不能确定祖父居住地的,随父亲籍贯:不能确定父亲籍贯的,登记本人的出生地。籍贯一般只会具体到市、县,按照户口本上记录填写即可。

3、生源地:一般是指经报名高考时户口所在地。

与在什么地方上的大学,现在的户口所在地没有任何关系。生源地不随户籍的改变而改变。

二、为什么要限制?

1、户籍:有一些公务员岗位之所以限制户籍,其实也是为了工作业务更好地开展。特别是一些乡镇基层岗,需要长期和当地人打交道的那种,往往都会限制本地户籍,而且要求会说当地方言。尤其是在南方一些地区,这种岗位很常见,如果外地人来报考,可能连基本的沟通问题都难以解决。

2、籍贯:通常来讲,公职考试中对籍贯的限制不多,仅需要在报名时填写。

3、生源地:如果对生源地有要求,那么基本可以视作本地人才能报考。比如内蒙古的一些招聘,有时候会要求考生必须是内蒙古生源,或者内蒙古所属高校毕业生。如果是其他原因将户籍迁移到内蒙古的,也是不能参加的,主要是为了留住本地优秀人才。